一身是寶的桑樹 November 3, 2016/in 最新活動與消息, 首頁文章 /by Nicole Chang桑樹從古代起就是個全身是寶的樹木,蠶寶寶吃桑葉,長大後吐絲結繭,再被人拿來做成絲綢布料,銷往國外,甚至還還行成了著名的絲綢之路。 今天就讓我們從頭到腳介紹一下桑樹的價值,桑葉除了是蠶寶寶的食物外,其實還可拿來泡茶,它的果實桑葚,除了現吃外,還可釀製水果酒、果醬、果汁。 至於桑樹皮,富含纖維,可製成人造棉、桑皮紙,另外桑樹的樹皮、樹枝、樹根、樹葉和乳汁都可入藥,木材可作農具外,還能作弓,全身上下,無一不是寶,因此從《詩經》起,就常可看到桑樹出現在其中,它與人們的生活實在密不可分。 只是當時代不停前進,邁入工業後時代後,我們逐漸遠離了大自然,遠離了熟悉的樹木植物,對桑樹逐漸變得陌生起來,除了小學養蠶寶寶的記憶外,還有好吃的桑葚外,我們對它所知甚少。 不過日本卻在這幾年開始流行喝起桑葉茶與桑葉粉,因為他們發現桑葉其實是養生聖品,對人體助益很大。 在中醫藥材裡,桑葉有清肝明目、清血、利水、治療風熱感冒與肺熱燥咳等效用,小時候在鄉下時也常有人煮桑葉茶,除了桑葉有諸多療效外,酸甜可口的桑葚則能生津止渴、滋養肝腎、降血糖;桑樹的根與枝也是藥材,可以袪風通絡,利關節,祛風濕痹痛等等。 日本厚生省研究則發現,桑葉含有17種胺基酸、茶多酚、維生素C、維生素B1、維生素B2、葉酸及鈣、磷、鎂等礦物質,桑葉能改善血脂過高、預防心血管疾病、抗菌抗發炎,每天喝4杯桑葉茶還能降低罹癌風險。 如果你經常在秋天感冒、皮膚乾癢,那麼可以嘗試泡桑葉茶或是用桑葉水洗澡、洗臉,可緩解症狀,不過因為桑葉性涼,如果有腸胃毛病,或時常感到寒冷,桑葉茶就不要多喝,或者可在茶中加點紅棗、枸杞一起煮開,多了甘甜,滋味更好喔。 http://fushangrange.com/wp-content/uploads/2016/11/桑葉.jpg 300 900 Nicole Chang http://fushangrange.com/wp-content/uploads/2017/02/logo_340x156-011.png Nicole Chang2016-11-03 07:53:122016-11-03 07:53:12一身是寶的桑樹
小米粥 October 20, 2016/in 最新活動與消息, 首頁文章 /by Nicole Chang說到小米,我們第一個想到的料理都是小米粥,以前只聽過小米養人脾胃,但卻沒有特殊的感受,偶爾吃個小米粥加糖,也只覺得甜甜的好吃罷了,沒想到這次經過腸胃炎的洗禮,終於領略到人家說小米粥養脾胃的真義。 只要得過腸胃炎的,一定能切身感受到上吐或是下瀉,再慘一點就是兩者兼之,吃什麼都吐或拉的地獄時期,甚至連喝水都可能讓你抱著馬桶又開始新的輪迴,度過了這慘絕人寰的時期,接著你就可以嘗試吃一點東西。 以前給腸胃炎的建議通常是吃白吐司、白飯、白粥上層的米湯或蘇打餅乾,此類成分單純的食物,如果吃了白飯,並未有吐或拉的症狀,那就可以慢慢加點東西,奶類製品及炸物這時還是先不要嘗試,其他的不管你是要吃肉還是菜,現在給的建議都是只要有胃口,都可以吃,但量不要大,都先嘗試一點點,確認沒有問題後,再加別的東西進來。 在我度過了無聊的白飯與蘇打餅乾時期後,突然想到了養脾胃的小米粥,於是迫不急待買回家品嘗,希望能緩和胃部的不適與反胃,果然小米粥下肚後,就覺得胃中的坑坑洞洞與揮之不去的嘔吐感,全都在小米的照拂下一一填平,小米的威力果然名不虛傳。 小米粥除了健脾和胃外,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、維生素及鈣、磷、鐵、錳、鋅等微量元素。 今天就來介紹怎麼煮小米粥,尤其冬天快到了,吃點小米粥暖腸胃,增強體力,小米粥的煮法很簡單,如果用電鍋就更省事,不用一直顧著火,以下是所需準備的材料 小米 2/3杯 白米 1/3杯 水 8杯 小米洗淨後,用2杯水泡個一小時左右,浸泡水不需倒掉,再跟洗淨的白米混合,放入電鍋的內鍋,再放入6杯水(如果包含浸泡小米的2杯水,總共8杯水),外鍋放2杯水,電鍋料起來後,再悶個15-30分鐘就能享用一鍋好吃的小米粥了。 其實煮粥的方式千變萬化,如果喜歡吃甜的,也可加入桂圓或紅棗,喜歡白米多一點的也可把小米跟白米的比例調成1:1,另外在清洗小米時,不須用力清洗,只要用手指快速攪幾下倒掉水,排除雜質後,就可加清水浸泡。 【福山農莊】台灣小米 【福山農莊】台灣小米 http://fushangrange.com/wp-content/uploads/2016/11/小米粥.jpg 591 1000 Nicole Chang http://fushangrange.com/wp-content/uploads/2017/02/logo_340x156-011.png Nicole Chang2016-10-20 03:45:352016-11-01 06:00:55小米粥
小薏仁、薏仁與紅薏仁的差別? October 12, 2016/in 最新活動與消息, 首頁文章 /by Nicole Chang小時候吃剉冰的時候,最喜歡加小薏仁,因口感軟綿,甜甜的很好吃,尤其綠豆薏仁湯,解暑又消渴,是夏日最佳甜品。 長大一點,吃到四神湯時,才曉得還有另一種薏仁,比小薏仁大顆,也比較硬,吃起來比較有嚼勁,湯汁較濃稠,也非常好吃,當時還以為薏仁有兩種,大顆與小顆,後來才知道自己完全誤解了,我以為的小薏仁(圖片左下角)其實是大麥仁,也叫麥仁、珍珠薏仁、小薏仁、洋薏仁,名稱繁雜;而我以為的大薏仁(圖片右側)其實才是真的薏仁。 中醫認為薏仁能排除體內的濕氣與水分,但麥仁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小薏仁卻沒有這樣的效果,所以如果你想要祛溼,那麼應選薏仁,但如果你只是想多吃其他穀類,或者想增加膳食纖維,幫助消化,那麼麥仁也是不錯的選項。 而薏仁又與紅薏仁(圖片左上)有什麼差別呢?其實與白米跟糙米的區別類似,紅薏仁保留了咖啡色的麩皮,所以營養價值比白薏仁高,紅薏仁屬於未經過精化的全穀類,維生素B跟膳食纖維都比白薏仁高。 為了避免民眾誤解或混淆不清,食品藥物管理署規定從2017年1月製造的大麥產品之外包裝,要如實標示原料成分,所以以後小薏仁就會標示成這樣「大麥(小薏仁)」,以後大家買錯的機率就會少很多。 最後提供一個煮薏仁的小撇步,因為薏仁需要較多的時間煮熟,一般大家都會採取先浸泡的作法,其實也可以先把薏仁炒熱五分鐘,熄火後,悶一會兒,再重複同樣的步驟,炒個五分鐘,再悶一下,接著就可以加水煮,約莫20分鐘就能煮熟,可節省不少時間,如果想喝薏仁水,也可炒熟薏仁後再泡水來喝。 【福山農莊】台灣在地紅薏仁 【福山農莊】台灣在地紅薏仁 http://fushangrange.com/wp-content/uploads/2016/11/分辨薏仁.jpg 436 820 Nicole Chang http://fushangrange.com/wp-content/uploads/2017/02/logo_340x156-011.png Nicole Chang2016-10-12 03:25:032016-11-01 06:01:31小薏仁、薏仁與紅薏仁的差別?
一身是寶的桑樹
/in 最新活動與消息, 首頁文章 /by Nicole Chang桑樹從古代起就是個全身是寶的樹木,蠶寶寶吃桑葉,長大後吐絲結繭,再被人拿來做成絲綢布料,銷往國外,甚至還還行成了著名的絲綢之路。
今天就讓我們從頭到腳介紹一下桑樹的價值,桑葉除了是蠶寶寶的食物外,其實還可拿來泡茶,它的果實桑葚,除了現吃外,還可釀製水果酒、果醬、果汁。
至於桑樹皮,富含纖維,可製成人造棉、桑皮紙,另外桑樹的樹皮、樹枝、樹根、樹葉和乳汁都可入藥,木材可作農具外,還能作弓,全身上下,無一不是寶,因此從《詩經》起,就常可看到桑樹出現在其中,它與人們的生活實在密不可分。
只是當時代不停前進,邁入工業後時代後,我們逐漸遠離了大自然,遠離了熟悉的樹木植物,對桑樹逐漸變得陌生起來,除了小學養蠶寶寶的記憶外,還有好吃的桑葚外,我們對它所知甚少。
不過日本卻在這幾年開始流行喝起桑葉茶與桑葉粉,因為他們發現桑葉其實是養生聖品,對人體助益很大。
在中醫藥材裡,桑葉有清肝明目、清血、利水、治療風熱感冒與肺熱燥咳等效用,小時候在鄉下時也常有人煮桑葉茶,除了桑葉有諸多療效外,酸甜可口的桑葚則能生津止渴、滋養肝腎、降血糖;桑樹的根與枝也是藥材,可以袪風通絡,利關節,祛風濕痹痛等等。
日本厚生省研究則發現,桑葉含有17種胺基酸、茶多酚、維生素C、維生素B1、維生素B2、葉酸及鈣、磷、鎂等礦物質,桑葉能改善血脂過高、預防心血管疾病、抗菌抗發炎,每天喝4杯桑葉茶還能降低罹癌風險。
如果你經常在秋天感冒、皮膚乾癢,那麼可以嘗試泡桑葉茶或是用桑葉水洗澡、洗臉,可緩解症狀,不過因為桑葉性涼,如果有腸胃毛病,或時常感到寒冷,桑葉茶就不要多喝,或者可在茶中加點紅棗、枸杞一起煮開,多了甘甜,滋味更好喔。
小米粥
/in 最新活動與消息, 首頁文章 /by Nicole Chang說到小米,我們第一個想到的料理都是小米粥,以前只聽過小米養人脾胃,但卻沒有特殊的感受,偶爾吃個小米粥加糖,也只覺得甜甜的好吃罷了,沒想到這次經過腸胃炎的洗禮,終於領略到人家說小米粥養脾胃的真義。
只要得過腸胃炎的,一定能切身感受到上吐或是下瀉,再慘一點就是兩者兼之,吃什麼都吐或拉的地獄時期,甚至連喝水都可能讓你抱著馬桶又開始新的輪迴,度過了這慘絕人寰的時期,接著你就可以嘗試吃一點東西。
以前給腸胃炎的建議通常是吃白吐司、白飯、白粥上層的米湯或蘇打餅乾,此類成分單純的食物,如果吃了白飯,並未有吐或拉的症狀,那就可以慢慢加點東西,奶類製品及炸物這時還是先不要嘗試,其他的不管你是要吃肉還是菜,現在給的建議都是只要有胃口,都可以吃,但量不要大,都先嘗試一點點,確認沒有問題後,再加別的東西進來。
在我度過了無聊的白飯與蘇打餅乾時期後,突然想到了養脾胃的小米粥,於是迫不急待買回家品嘗,希望能緩和胃部的不適與反胃,果然小米粥下肚後,就覺得胃中的坑坑洞洞與揮之不去的嘔吐感,全都在小米的照拂下一一填平,小米的威力果然名不虛傳。
小米粥除了健脾和胃外,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、維生素及鈣、磷、鐵、錳、鋅等微量元素。
今天就來介紹怎麼煮小米粥,尤其冬天快到了,吃點小米粥暖腸胃,增強體力,小米粥的煮法很簡單,如果用電鍋就更省事,不用一直顧著火,以下是所需準備的材料
小米 2/3杯
白米 1/3杯
水 8杯
小米洗淨後,用2杯水泡個一小時左右,浸泡水不需倒掉,再跟洗淨的白米混合,放入電鍋的內鍋,再放入6杯水(如果包含浸泡小米的2杯水,總共8杯水),外鍋放2杯水,電鍋料起來後,再悶個15-30分鐘就能享用一鍋好吃的小米粥了。
其實煮粥的方式千變萬化,如果喜歡吃甜的,也可加入桂圓或紅棗,喜歡白米多一點的也可把小米跟白米的比例調成1:1,另外在清洗小米時,不須用力清洗,只要用手指快速攪幾下倒掉水,排除雜質後,就可加清水浸泡。
【福山農莊】台灣小米
小薏仁、薏仁與紅薏仁的差別?
/in 最新活動與消息, 首頁文章 /by Nicole Chang小時候吃剉冰的時候,最喜歡加小薏仁,因口感軟綿,甜甜的很好吃,尤其綠豆薏仁湯,解暑又消渴,是夏日最佳甜品。
長大一點,吃到四神湯時,才曉得還有另一種薏仁,比小薏仁大顆,也比較硬,吃起來比較有嚼勁,湯汁較濃稠,也非常好吃,當時還以為薏仁有兩種,大顆與小顆,後來才知道自己完全誤解了,我以為的小薏仁(圖片左下角)其實是大麥仁,也叫麥仁、珍珠薏仁、小薏仁、洋薏仁,名稱繁雜;而我以為的大薏仁(圖片右側)其實才是真的薏仁。
中醫認為薏仁能排除體內的濕氣與水分,但麥仁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小薏仁卻沒有這樣的效果,所以如果你想要祛溼,那麼應選薏仁,但如果你只是想多吃其他穀類,或者想增加膳食纖維,幫助消化,那麼麥仁也是不錯的選項。
而薏仁又與紅薏仁(圖片左上)有什麼差別呢?其實與白米跟糙米的區別類似,紅薏仁保留了咖啡色的麩皮,所以營養價值比白薏仁高,紅薏仁屬於未經過精化的全穀類,維生素B跟膳食纖維都比白薏仁高。
為了避免民眾誤解或混淆不清,食品藥物管理署規定從2017年1月製造的大麥產品之外包裝,要如實標示原料成分,所以以後小薏仁就會標示成這樣「大麥(小薏仁)」,以後大家買錯的機率就會少很多。
最後提供一個煮薏仁的小撇步,因為薏仁需要較多的時間煮熟,一般大家都會採取先浸泡的作法,其實也可以先把薏仁炒熱五分鐘,熄火後,悶一會兒,再重複同樣的步驟,炒個五分鐘,再悶一下,接著就可以加水煮,約莫20分鐘就能煮熟,可節省不少時間,如果想喝薏仁水,也可炒熟薏仁後再泡水來喝。
【福山農莊】台灣在地紅薏仁